欢迎光临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嬴秦研究 >> 论文

嬴姓秦人的西迁
 
 

尹盛平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族的先祖伯益,名大费,“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秦族古称畎夷(详见下文),是以鸟为图腾崇拜,又善于扑捉鸟兽驯养,其族属于东夷族的一支。古代族群多因居地而得姓,秦人也应该是起源于嬴水流域而得姓。嬴水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莱芜地处齐鲁大地中部,古称嬴牟。春秋时齐国有嬴邑,春秋桓公三年:“公会齐侯于嬴”。《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会吴子伐齐,克博至嬴”。汉代置嬴县,城在山东莱芜西北四十里北汶水之北,俗名城子县。据说古嬴水之滨城子县村,至今仍保存有嬴城遗址。

自战国以来,犬夷与犬戎被混为一族,至今还有学者仍以为犬夷即犬戎,笔者也曾误认为犬夷是犬戎。然而犬夷与犬戎并非同族。犬夷又称畎夷、昆夷、緄夷、混夷、串夷,是东夷的一支。《后汉书·东夷列传》说:“《王制》云:‘东方曰夷。’……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这说明畎夷属于东方的夷族。犬戎即“允姓之戎”,为西戎的一支,与犬夷不是同一个族系。那么犬夷与犬戎为什麽会混二为一呢?这是因为犬夷的一支后来迁徙到西方,其居地与犬戎毗邻,所以被后世混为同族。

夏代初年,当夏启死后,东方九夷乘夏王朝内部混乱之机,袭取了夏都安邑,造成太康失国。后来经过帝相,特别是“少康中兴”,又征服了东方九夷。《后汉书·西羌传》说:“昔夏后氏太康失国,四夷背叛。及后相即位,乃征畎夷,七年然后来宾。至于后泄,始加爵命,由是服从。后桀之乱,畎夷入居邠歧之閒,成汤既兴,伐而攘之。”《后汉书·东夷列传》说:“桀为暴虐,诸夷内侵,殷汤革命,伐而定之。”注引古本《竹书纪年》曰:“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七年于夷来宾,后少康即位,方夷来宾。”

夏代末年,由于夏桀暴虐,东方九夷归附了商族,随成汤参加了灭夏战争。段连勤先生指出:“商族酋长汤率领商夷联军在鸣条与夏桀率的夏军展开决战,夏军败溃,桀逃南巢(今安徽巢县),并且死在那里。商夷联军乘胜西进,攻占了夏朝的心腹地区汾河下游的大夏,并西上扫荡了泾渭流域的夏朝残余势力。”陕西耀县北村、西安老牛坡,以及商州市东龙山村,都发现了商文化遗址,其年代的上限相当于商代二里冈下层,证明商代初年,商族已进入关中东部和陕南商洛地区。当商族势力进入关中平原后,属于东方九夷之一的畎夷后来挺进到关中平原西部。古本《竹书纪年》说:“桀三年,畎夷入于岐以叛。”《后汉书·西羌传》说:“后桀之乱,畎夷入居邠岐之间。”“邠岐之间”位于关中西部,关中西部也发现了商文化遗存,其年代上限为商代二里冈上层。关中西部商文化除了具有殷墟文化特点外,还具有一些地方特点,例如歧山京当村出土的小足跟铜鬲、扶风白家窑出土的小足跟陶鬲、假腹豆、高圈足铜杯等,都是关中西部商文化中独具地方特征的器物,因此邹衡先生称关中西部的商代文化为商文化京当类型。商文化京当类型很可能是畎夷的文化遗存,说明约相当于商代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畎夷进入了关中平原西部地区。

据殷墟卜辞记载,从商王武丁开始,商王多次命犬侯率兵征伐周族,例如:

令多子族暨犬侯璞周。     (前,5.1.75.7.7

令多子族从犬侯璞周。      (续,5.2.2

“犬侯”是卜辞中的“犬方”之君,也就是文献中的畎夷之君。“犬侯”,丁山先生认为其封地在今河南商邱“犬侯”是商代征伐周族的主帅,周族王室当时在豳地,因此“犬侯”的封地不应当远在河南商丘。

“犬侯”应该是因其都邑称犬丘而得名,先秦史籍中有四个称“犬丘”的地名,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各一处。“犬丘”,也称为“垂”。学者已指出:“部族迁徙所至,即以该部族的族名和原住地的地名作为新居的地名,这是古代常见的事,注意了这些史料,对于了解古代部族迁徙有很大的帮助”段连勤先生已指出:“犬丘”,“应是我国远古时期东夷族中以犬为图腾之犬(畎)氏族或部落留下来的居住遗址;‘犬丘’地名由东向西方的分布,是犬(畎)族由东方向西方迁徙时留下的足迹”。关于陕西省境内之“犬丘”,《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正义》引《括地志》云:“犬丘城一名废丘,故城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索隐》引孟康语,“今槐里是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故城在兴平县东南十一里”。段连勤先生说:“西周春秋时,今陕西兴平东南有犬丘,亦曰废丘;甘肃天水县西南亦有犬丘,史称西犬丘和西垂。此两犬丘当为畎夷入居泾渭流域后的居地。”因为犬侯、畎夷、秦人的都邑都称犬丘,所以殷墟卜辞中的“犬侯”就是文献中的畎夷之君,也就是秦人的先祖。嬴姓的秦人畎夷西迁陕西后,其都邑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境内,与周族在豳地居住的“京”地临近,所以商王经常派遣他率军伐周,并到“京”地开荒拓疆。

殷墟卜辞中有秦字,而且记载了在秦的宗庙祭祀妣庚的史实,如:“弜秦宗于匕(妣)庚。”(《甲》五七一)、“弜秦宗于匕(妣)庚古(故)。”(《甲》七九七)、“弜秦宗。”(《佚》九五五)、“有典于匕(妣)庚其奠秦宗。”(《南坊》五五八)、“其日于且(祖)丁秦右宗。”(《宁》二九二)。何清谷先生认为:“殷商卜辞中的秦,只能是禹封伯益的秦,即今河南范县的秦亭,绝不能指西周中期周孝王封非子的秦。”西周初年的方鼎铭曰:

惟周公征伐东夷,丰伯、薄姑咸。公归,周庙。戊辰酓(饮)秦酓,公赏贝百朋,用作尊鼎。

“秦酓”即秦地之酒。周初东夷熊盈十七族响应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作乱,起兵叛周。周公东征,用了三年时间才将武庚与东夷的叛乱镇压下去。当时叛周的熊盈十七族,其中盈姓族即嬴姓族,当包括嬴姓的秦夷,也就是畎夷族。周公征伐东夷时,可能征伐过畎夷,至少是到过秦地,带回秦地的酒,所以周公东征回到镐京时,在其祖庙献俘馘后,才能饮秦地之酒。《盐铁论·结和》引桑弘羊的话说:“伯翳之始封秦,地为七十里。”《春秋》庄公三十一年说:“秋,筑台于秦。”杜注:“东平范县西北有秦亭。”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东平郡尝治范县之秦城,即秦亭。”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据《清一统志》,今山东省范县旧城(今范县已移治於旧县北之英桃园)南三里古有秦亭。”范县今属河南省濮阳市。周初铜器铭文中周公所饮的秦酒,当是今范县一带古秦地之酒。西周的询簋、师酉簋铭文中有秦夷,由于两器的时代,特别是询簋的时代早于周孝王封非子,所以秦夷当是指范县一带古秦地的夷人,因其是秦地的畎夷,所以被称为秦夷。

畎夷的都邑称犬丘,又是东夷之人,所以被称为畎夷。犬丘又称为垂。《水经·瓠水注》云:“瓠河故渎,又东迳句阳之成阳城北,……又东迳句阳县西,句渎出焉,濮水枝渠,又东迳句阳县之小成阳县故东垂亭西,而北入瓠河,……瓠渎又东迳垂亭北,《春秋》隐公八年,宋公卫侯遇于犬丘,经书垂也,京相璠曰:‘今济陰句阳县小城阳东五里,有故垂亭者也’。”汉代的句阳县城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以北三十五里的句阳店,成阳县城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当在范县境内,可知东垂亭,也就是东犬丘,在河南范县一带,与东犬丘、秦亭同为一地。嬴姓秦人王族这一支西迁的第一站,可能是从今山东莱芜市境内的赢水流域迁到河南的范县。《史记·秦本纪》说:

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大廉玄孙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復续嬴氏祀,号曰秦嬴。……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雒之族。周宣王即位,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从上述记载中,可知秦人,也就是畎夷,是从商王太戊以后才有人成为诸侯。太戊是商代的中宗,其时商王朝已历五世十王,时代已进入二里冈上层时期,与关中西部商文化京当类型的时代上限大体相当。到了相当于殷墟文化二期时,关中西部的周原地区,除了有商文化京当类型的文化遗存以外,而刘家文化(姜戎文化)、先周文化也先后进入这一地区。殷墟文化二期以后,商文化京当类型从周原地区乃至于关中西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先周文化和刘家文化。这一现象或许与古公亶父迁歧后与姜姓结盟“实始翦商”有关,因此有学者提出商文化京当类型属于秦人的文化遗存。我们赞同这一观点,《史记·秦本纪》说:“文公元年,居西垂宫。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赢於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昔周邑我先秦赢於此,后卒获为诸侯。”这是说:从前岐山之下的周邑,我们的先祖秦赢在这里居住,后来终于成为诸侯。曾经居住在周原一带并成为诸侯的,只有入居邠、岐之间的畎夷,这就证明商文化京当类型当是畎夷的文化遗存,同时也说明畎夷进入关中平原西部虽然与夏桀之乱有关,但是实际上可能是在商王太戊以后,即秦人先祖中衍以后才有一支在邠歧之间称犬侯,其都邑仍沿袭该族在东方的都邑名称称为犬丘,在今陕西兴平县境。殷墟卜辞中“其日于祖丁秦右宗”一句,“右宗”是对“左宗”而言,“秦右宗”有可能是指当时秦人在陕西的宗庙。殷墟卜辞中的犬侯,时代为商王武丁时期及其以后,当是中衍的后世。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秦本纪》),其时代为商王帝乙、帝辛时,是殷墟卜辞中犬侯的后世,也是一代畎夷之君。当时的畎夷已西迁甘肃天水一带,所以说他是“在西戎,保西垂”。

关于“西垂”,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王国维在《秦都邑考》中说:“余疑犬丘、西垂本一地,自庄公居犬丘号西垂大夫,后人因名西犬丘为西垂耳。”徐中舒先生认为“西犬丘又称西垂”,也视二者为一地。何清谷先生说:“西垂大夫应是以今甘肃天水市一带为食邑,治所在西犬丘,所以西犬丘又名西垂”。林剑鸣认为西垂是泛指西部边陲,非具体城邑。畎夷虽然屡经迁徙,有不同的分支,但是其都邑名称始终沿袭不变。陕西关中西部的这支畎夷西迁甘肃后,其都邑仍称垂,又称犬丘。周孝王未封非子以前,非子居犬丘,是指其族在天水西南的都邑,就是大骆的都邑犬丘,而不是汉代陕西槐里县(今名兴平县)的犬丘。槐里的犬丘是大骆、非子之族(畎夷)在陕西的故都,所以秦人称为废丘,是指废弃的犬丘。

西垂、西犬丘正是相对东方的垂、犬丘而言,是指西方畎夷的都邑,是具体的地名,而不是泛指西北边陲。中潏“在西戎,保西垂”,是指在西戎之地保其都邑西垂,也就是西犬丘,而不是泛指保卫商王朝西方的边陲。

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的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秦文化遗址,年代为商末周初至战国中晚期;天水市发现有董家坪秦文化遗址。毛家坪秦文化遗址证明,商末周初秦人已大量吸收周文化因素。近年来在礼县永兴乡大堡子山发现了西周晚期的秦公大墓。这些考古发现已可证实从陕西西迁以后的嬴秦族是在天水、礼县、甘谷一带,而且大量吸收周族文化与西方戎人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秦文化。礼县永兴乡大堡子山西周晚期秦公大墓的发现,说明西垂、西犬丘当在天水市西南礼县的西汉水沿岸。

畎夷的族徽是,其族铜器铭文有在族徽中加“西”字的,如《博古图》8.17铜簋铭,表示其族是西方的畎夷。殷墟卜辞中有一族,传世有一件广折肩青铜罐,形制与周式折肩罐相似,铭文是亚形内有一族徽字(《颂斋》续图49;《三代》11·39· 6)。此族徽为张网扑鸟之形,邹衡先生收集有类似这一族徽的铜器八件,并详加考证。他指出:“上述诸金文族徽皆从,或是同族的分化,因而卜辞中的氏族和金文中的氏族(二期卜辞,此二字连用,见《文录》637)很可能就是秦的祖先费、蜚、非之类了。”邹衡先生收集商王派族到京地开荒从事农业活动的卜辞三条,今抄录如下:

贞:勿令田于京(《殷契卜辞》52

癸卯[],宾,贞:[]田于京(同上417

□卯,贞:王令田于京(《殷契佚存》250

这三条卜辞的时代为武丁、武乙时期。京是地名,周族先祖公刘的都邑称之为京,可能与卜辞中的京地有关。殷墟卜辞中的京地当在陕甘一带的泾水上游,即不窋所奔的“戎狄之间”。邹衡先生说:“联系到以上族徽中有加‘西’字的,也许正是因为该族已经在西方的缘故。”,当是秦人,也就是畎夷的族徽,其族可能至武乙早期尚在陕西关中西部,武乙后期已迁往甘肃礼县一带。

综上所述,犬夷即畎夷、昆夷、混夷、緄夷、串夷,是东方夷族的一支,嬴姓,其都邑称为垂,又称犬丘,因此得名为犬夷,又称秦夷。其族当起源于山东莱芜境内的嬴水流域,后来逐步向西方迁移。商代早期该族的一支西迁进入陕西关中西部,其文化遗存是分布于兴平、礼泉和扶风、歧山等地的商文化京当类型。殷墟卜辞中的“犬侯”,即畎夷之君;“犬方”即畎夷之国,都于兴平县的犬丘。商王武丁时期,“犬侯”是多次奉商王之命率军征伐周族的主帅。周族迁歧,古公亶父与姜氏之戎结盟,“实始翦商”,就是将畎夷族这支亲商势力赶出了关中西部地区,他们被迫迁往甘肃礼县一带。商代晚期西犬丘的畎夷仍是商王朝的诸侯国,所以《后汉书·西羌传》说:“及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西周灭亡以后,春秋时期秦人出陇入陕,建立了秦国,并逐步向关中腹地挺进,最后定都咸阳。战国晚期,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秦王朝,统一了全中国。

作者尹盛平 1940年生,曾任陕西省宝鸡市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陕西历史博物馆筹建处负责人、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研究馆员、考古领队。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考古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博物馆管理等工作,致力于商周考古学文化与西周史研究

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44741号-1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人民防空大楼307室 电话:0634-6077278 邮箱:laiwuyqwh@163.com 网址:www.yingqinwen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