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嬴秦研究 >> 回眸

不是故事

2008年清华大学的一位校友从海外抢救回了一批竹简,捐献给了清华大学,按照考古界惯例,专家们亲切地把这批竹简称为“清华简”。从过去类似发现的经验看,可以断定这批竹简是墓葬随葬品。

    精密的研究之后,这批竹简确定为战国简!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早期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战国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13年他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 秦朝的焚书坑儒,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统一。但也客观上为后来汉朝的独尊儒术制造了土壤。历经秦王朝的焚书一劫,许多著作都已被焚毁不传,而这批清华简在焚书之前就可能已经作为随葬品完整的埋入地下了……

    “清华简”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而这批清华简与莱芜有何关联?将给莱芜带来怎样的震动……我们谁也没有料到——历史,就在这时悄然改写。而这,不是故事……

不是故事

—嬴秦之根在莱芜

 

访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原第一副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莱芜嬴秦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刘宗元

    长期以来,莱芜一直沿用“荒芜说”,今因“清华简”第二册破译和多年研究得出,莱芜是“嬴秦文化发祥地”,也就是说莱芜是秦王嬴政的第一故里。作为莱芜人,您相信哪一个?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观点,莱芜是嬴姓发祥的始源地,也就是说秦始皇第一故里是在莱芜,但是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故里是在西部,包括威震四海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出土在西安,怎么可能和莱芜扯上关系呢?

    刘宗元(以下简称“刘”):今年917号到19号,莱芜成功召开了首届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就是研讨嬴秦的发祥地在哪里?就是嬴姓的祖先在哪里?这个事情80年代以前史学界的主要论调认为在西部,80年代以后有部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开始进一步研讨,发现嬴秦的祖先在东方。

    记者:这都有哪些依据呢?

    刘:他们当时有这么几个依据,一个依据就是根据史记记载,嬴秦祖先的崇拜图腾是燕子,而西北部族的祖先属于游牧部落,他不会崇拜鸟类的,但嬴姓在祖先史记记载就是帝颛顼之女曰女修,女修在织布的时候燕子窝掉下一个燕子蛋,吃了之后孕育了嬴秦的祖先大业。这个记载说明什么,说明他的祖先崇拜的图腾是鸟,崇拜鸟的都是东夷人,而不是西部人。再一个根据是,后来考古发掘历代秦的祖先的墓葬,墓葬的规制也是和东夷人一样的。

    除了考古之外,还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竹简,竹简是公元前305年或306年,竹简中的记载明确嬴秦是由东部迁往西部,所以说80年代以后史学界主流的研究就转过来了,由西部说转向了东部说。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记者:我大体翻了翻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研讨会的论文,其中有一位专家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从‘嬴文化’到‘嬴秦文化’虽然增加了一个‘秦’字,但是文化内涵就从莱芜走向了全国”,我不是很理解。

    刘:我们说嬴文化,如果从整个历史来说,是嬴秦文化。因为嬴这个姓,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秦人。严格说中国的主流文化应该是从秦开始,是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并且设了郡县制,所以说从秦开始中国才作为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国家。大家知道,汉承秦制。所以我们研究秦文化的起源,对于整个汉文化的特点都是很重要的材料。通过我们这方面的研究,不但对于中华民族,而且对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但我们经常说的是孔孟文化。

    刘:孔孟文化应该说他是嬴秦文化的一个分支,孔孟文化是儒教,嬴秦文化的内涵既包括儒家,也有道家、法家、墨家……

    记者:咱们这次研讨会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刘:会间,三组共90位专家就“嬴秦发祥地源于东方,祖地在莱芜”进行了探讨和鸣放。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学勤表示,对史学界争议已久的“秦人始源”问题,最新发现的“清华简”战国竹书有详细的记载表明,秦的先人是原在东方的商奄之民,周朝时被强迫西迁御戎。而商奄即在今天的曲阜包括莱芜一带。研讨会明确认定,秦始皇祖人姓氏嬴起源于古时莱芜境内的嬴汶河流域,即现今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一带,由此进一步确定了莱芜作为“伯夷封地,嬴秦祖里”的历史地位。

莱芜的寻根之旅再追溯多远

    记者:说起莱芜的来历,曾经有种莱芜“荒芜说”,有了这样一个革命性的历史观点,再解释莱芜的话,是不是会有一个新解?

    刘:对,原来我们多少年关于莱芜的历史说法就是叫“泊流说”、“荒芜说”,也就是说莱子国灭亡,莱子国的难民流亡到这个荒芜的地方,所以叫“莱芜”。这次研讨会就把这个观点彻底否定了——莱芜不但不是荒芜之地,而且很早的时候这里应该是非常发达的地方,你想想这个地方养育了嬴姓家族,再一个秦统一中国之后就设立了嬴县,这个嬴县的县城就在现在的羊里镇城子县村。到了西汉,西汉又在嬴县的基础上设了牟县,牟县就在钢城区辛庄镇的赵家泉,然后又在牟县的东北方向,就是现在的淄川一带设了莱芜县。这个地方的历史是这样,春秋为嬴邑,到了秦统一中国以后先设嬴县,到了西汉嬴县继续保留,在嬴县的基础上又设了牟县,又设了莱芜县,这样来说显然这个“荒芜说”就不存在了。

    这个嬴县一直延续到什么时期呢?到了唐贞观元年,唐贞观元年就撤销嬴县,然后把莱芜并入乾封县,就是并入泰安,然后到了唐长安四年相当于公元704年又在原北魏嬴县的基础上设莱芜县,这个莱芜县就一直延续到现在了。

    记者:那莱芜的历史应当说追溯到什么时候?

    刘: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莱芜自始自终都贯穿其中。

    记者:这是一件太不可思议的事儿!莱芜这些年的发展,经济基础已经比较雄厚,而且莱芜资源丰富,有钢铁,有煤炭,依托山水资源优势,我们莱芜从“绿色钢城”发展到如今的“航空运动之城”,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这个研讨会的召开会对莱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刘:这个事情对于莱芜来讲,一个是它丰富了莱芜的历史文化底蕴,由“荒芜说”,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老祖宗的发祥地,第二个,增强莱芜人的自豪感,提升莱芜的知名度,对于对外开放也好,发展文化产业也好,发展旅游业也好,方方面面都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

    同时这些研究对于中华文化又是一个重大的贡献,中华文化中把嬴秦单独挑出来作为一个课题研究这是首次,它对探寻中华文化的源头,丰富中华文化的底蕴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十年磨一剑

    记者:这件事完全能够颠覆我们根深蒂固的历史观念,是什么样的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一种什么机缘,开始着手这项默默无闻的工作,直到现在才有了这个成果?

    刘:要追溯起这个研究,应该说不是从我们开始的,早在1981年,湖南一个历史学家叫何汉文(他已经去世了),就在《探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嬴姓的发祥地在哪里,他那时候就提到,在山东,在莱芜县一带。

    还有一个历史学家叫林剑鸣,他的《秦史稿》界定的是山东曲阜、泰山这一带。

    我们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这要回到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遇,普阳集团的刘家文同志约上了柳明瑞先生在泰安相聚,柳明瑞先生那时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泰莱记者站的站长,闲谈过程中,他说现在从一些文献上看,莱芜的历史很可能不是“荒芜说”,而是秦始皇老祖宗的发祥地。

    我说那好啊,我本来就对莱芜这个“荒芜说”、“难民说”心有不甘,第二天回来就成立了莱芜文化研究小组,我当组长,研究到2001年,初步成果就出来了。而在这次研讨会上,90个专家基本达成共识,这里就是嬴秦的发祥地。

    记者:这90个专家都是什么样的专业背景,他们来自哪里?

    刘:作为先秦史的研究,最具权威的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出席这次会议的包括中国先秦史学会的老会长孟世凯先生,现任会长宋镇豪先生,常务会长兼秘书长宫长为先生和中国社科院的历史所的、考古所的一批专家,再就是分布在全国十五个省市的有关先秦史研究的著名专家基本上都到了,所以说是国内规格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嬴秦专题研讨会。

    这里还有个人物就是李学勤先生,李学勤先生号称当代的郭沫若,也就是说在先秦史方面,在甲骨文方面,他是首屈一指的,他听说我们开这个会之后非常高兴,想到莱芜来出席会议,结果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来,他说让我们到北京他的家中进行专访,专访的时候他谈得既到位又开心,他对这次活动全力支持,高度肯定,并且感谢我们为先秦史研究填补的空白。

历史的痕迹需要今人的寻找

    记者:现在这个历史是落实到纸上了,逻辑上也顺理成章,但感觉莱芜是那么年轻、那么新的一个城市,怎么去寻找那么古老的历史痕迹?

    刘:在中国来讲,有嬴痕迹的只有莱芜,到西部去,有秦,但是没有嬴。嬴汶河、嬴城遗址,这些都是嬴的痕迹,并且嬴城遗址还在继续不断的发现很多文物,我分析这个嬴城遗址不一定就是秦始皇的老家,但一定是秦之嬴县的县城遗址,这个是没问题的。

    再一个就是秦始皇,他是一个帝王、独裁者,在推行郡县制,设每个县、每个郡肯定要经过他批准,并且他批准用他的姓来命名一个县,这本身就非常说明问题,所以如果你看《中国历史地图集》,那上面标的就非常清楚了,春秋为嬴邑,秦统一中国之后以嬴姓设了嬴县,然后一直延续到唐,所以这一方面莱芜的历史文化遗址还不光是嬴城遗址这一方面,还有牟国,在莱芜的大地上,曾经是牟国和嬴国,所以莱芜的历史现在来说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记者:嬴秦文化很久远,再深入研究,继而推广开来,会不会有难度?

    刘:难度肯定有,但是推广和这个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的大趋势应该说是大局已定的,这次研讨会上,中国先秦史学会就提出来了,下一届研讨会到西部开,不在甘肃,就在陕西,莱芜就会和甘肃、陕西这些地方建立起有机联系,这是其一,再一个研讨会也给市委市政府提了一个建议案,第一加强对遗址的保护,二是恢复“嬴”的一些名称,比如嬴汶河现在叫成汇河了?这个应该再改回去,同时还建议把莱城区更名为嬴城区,再一个建议案是说适当的时候建设嬴秦文化公园。

    还有嬴这个姓是延伸了一百多个姓,包括你们李姓,还有赵姓、黄姓、徐姓,莱芜又可以成为这一百多个姓寻根问祖之地,你看山西洪洞,一个寻根问祖就做了一篇大大的旅游文章,江苏沛县它就是刘姓,兴起了一个寻根问祖的产业,那么莱芜,如果建成嬴姓衍生出的一百多个姓的寻根问祖之地,你想想这篇文章该有多大。

    围绕嬴秦家族的发现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你看到目前为止的文学作品,描写的只是秦成为诸侯国之后的事情,先秦的事情除了学术界研究之外,文学作品、文艺方面还没开发,这个再开发起来,描写他们家族在莱芜孕育、发展以及西迁,那么说,这个文化产业不就做大了吗?

    再一个从山东来讲,山东几年前就提出搞华夏文化城,但在全国没有得到认可,光一个孔子孟子就可以称得起华夏文化吗?这只是儒家文化而已,那么如果说嬴秦文化就行了,嬴秦文化把这些都包容了,包括江南江北的,道教的,儒教的,一说嬴秦文化,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开了这样一个研讨会,是必然的发展还是偶然巧合?

    刘:应该是说一部分人的执着追求和当前的形势相吻合起来,凡事都得天时地利人和,十年前也可以开会,但是十年前好多人不认可,不认可不认识就说明条件不具备,那么现在研究了十年,包括嬴文化研究院组织机构都成立起来了,经过这个十年的研究,这个研究团队也日益成熟了,研究的成果也逐渐被高层和社会所认可,再加上我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宣传、广电、文化都对这个问题形成了共识,更重要是中央也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弘扬中华文化,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并且列上了重要议程,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记者:那您个人为什么对嬴文化倾注了那么多年的心血和情感?

    刘:我研究这个事情完全是从工作出发,还有对这个地方的感情,这个研究一旦成功了,就完全改写这个地方的历史。事儿是靠人干的,人是靠精神,几千年前莱芜大地就养育了帝王家族,我们今天有什么理由不把莱芜建设得更好呢?(文:李炎 摄影:段崇海)

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44741号-1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人民防空大楼307室 电话:0634-6077278 邮箱:laiwuyqwh@163.com 网址:www.yingqinwen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