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嬴姓百氏 >> 嬴姓百氏

“嬴姓与莱芜”研究概述

“嬴姓与莱芜”研究概述

(代发刊词)

本刊编辑部

 

嬴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姒、嬴、姞、妘、妫)之一。姜是炎帝之姓,姬是黄帝之姓,姚是帝舜之姓,姒是夏禹之姓,而嬴则是三皇五帝之一的白帝少昊之姓。这上古八大姓对中国历史进程发挥过重大影响,特别是嬴姓后来产生了统一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从此奠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格局。因此,嬴姓起源研究自然有其特殊之意义。这一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从总体上把握嬴秦历史,有助于东西部联手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也有助于嬴姓及从嬴姓分衍出来的百余次生姓子孙寻根问祖。

嬴姓起源研究自非从今日始。早在汉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就在其开创性传世之作《史记》中采信了若干有价值的上古资料。其中《秦本纪》确认,嬴秦的受姓始祖原名大费。大费“佐禹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大费与柏翳是一人而有两个名字。柏翳又作伯翳,通常写作伯益,《尚书·益稷》则单书一个益字。

古代,姓、氏是有别的。姓是源,氏是流;姓是主干,氏是分支。研究表明,舜之所以赐伯益姓嬴氏,是因为嬴姓的始祖并不是伯翳,而是少昊。据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研究,古代得姓受氏有多种渠道,其中最常用的是“因生以赐姓”(《通志·氏族略·氏族序》),意思是说,上天用一个人出生地或居住地的名字作为姓氏赐给他。郑樵列举了几个例子,炎帝之所以得姜姓,是因为“居于姜水故也”;黄帝之所以得姬姓,是因为“居于姬水故也”;舜之所以得姚姓,是因为“居于姚墟故也”。少昊的嬴姓得来也不例外,是因为“居于嬴滨故也”。少昊在嬴水之滨得嬴姓,后建都于曲阜。

宋代另一位史学家罗泌在其煌煌巨著《路史》中亦用“因生以赐姓”的理论,研究了嬴氏与嬴姓的关系。不过,他的研究对象不是少昊,而是少昊的后代伯翳。他写道:“伯翳大费能驯鸟兽,知其语言,以服事虞夏。始食于嬴,为嬴氏。”(《路史·后纪七》)罗泌将嬴氏与嬴地联系起来,符合司马迁《秦本纪》关于“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的记述,且进了一步。嬴地就是汉代嬴县。罗泌明确指出:“(伯)翳能繁物而封,汉隶属泰山(郡),后魏复置于莱芜。”这又将嬴地、嬴姓与莱芜联系起来,是嬴姓研究的历史性进展。后来,许多学者对嬴姓、嬴族的研究都是沿着这个方向进行生发的。这种观点被称为“东方说”。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内陆续出版、发表了一批阐发“东方说”的著作、文章,使“嬴姓与东方”的研究骤然升温,“嬴姓与莱芜”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例如,1981年,湖南省社科院主办的《求索》杂志第四期刊出何汉文考证文章:《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的情况初探》。在该文中,何先生8次提到嬴秦的发祥地在莱芜。“在伯益受赐嬴姓时,是有分土的,即嬴族原来的居地在山东莱芜一带。”“伯益当时的分土,自然是山东故嬴县一带,亦见于《春秋》之嬴邑的起源。”“嬴秦人的发祥地点是山东中部泰山附近的嬴邑。”“嬴秦人是上古时代住在齐鲁淮河一代的氏族部落。他们的发祥地在今山东莱芜泰山附近一带。” 1984年,甘肃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发表湖南姓氏源流研究专家何光岳文章《嬴姓诸国的源流与分布》,认为嬴人的定居地在“山东莱芜县西北四十里的嬴城,即春秋时期之嬴邑”。1987年,严宾在《河北学刊》第6期上发表《秦人发祥地刍议》,指出,“伯翳嬴姓,盖因所封地为嬴”,而“嬴约当汉代的泰山郡嬴县,在今山东莱芜县西北”。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杨东晨在与杨建国合著的《秦人秘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指出:“《路史·少昊纪》云:伯益‘始食于嬴’。嬴即春秋齐国嬴邑,秦置嬴县,在今山东莱芜县西北”。1993年,泰安学者吕继祥在《泰山:嬴秦人的故乡》(刊于该年第3期《泰安论坛》)一文中也认为:“此嬴邑(今莱芜羊里镇城子县村)就是嬴秦人的发祥地。”

回顾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研究,我们不得不承认存在两大弱点:一个是研究者属于单兵作战,势单力薄;二是没有莱芜学者参与,力度不足。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01年,在时任中共莱芜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刘宗元的具体指导下,在热心文化事业的企业家刘家文、刘庆平等人的支持下,莱芜市成立了历史研究组,发动当地和泰安学者撰写研究文章,广泛搜集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编印了26万字的《嬴秦与莱芜》一书。接受市政府委托,《嬴秦与莱芜》主编携书赴京,向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世凯先生汇报,得到孟先生的坚定支持。孟先生亲自到莱芜“嬴城遗址”考察,商讨召开全国“嬴姓与莱芜”学术研讨会的相关事宜。后来,由于地方的某种原因,这次进入筹备程序的学术会议胎死腹中。当时,坚定支持“嬴姓与莱芜”研究的莱芜市政协主席朱应铭、市政府副市长毕玉惠等同志无不为莱芜失去这一良机而感到痛惜和遗憾。

学术会虽遭夭折,但学术研究并为中止。相反,专家学者潜心研究,发愤著书。2003年,一本集“嬴秦与东方”研究之大成的学术专著--《嬴姓溯源》在柳明瑞手中完成。该书发行后,得到先秦史学界许多专家学者的好评。作者接受他们建议,进行适当修改,又于20077月出了第二版。

在全国文化浪潮的推动下,“嬴姓与莱芜”研究一再被干部群众提起,两个民间学术机构“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与“山东嬴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20106月应运而生。副院长兼秘书长唐文芳、常务副秘书长高留声为此作出了特殊贡献。现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宫长为先生到会宣读贺信并讲话,又到“嬴城遗址”实地考察,对“嬴姓与莱芜”研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

两个民间研究机构的诞生,标志着“嬴姓与莱芜”研究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新阶段。短短几个月时间,研究院的工作即有很大进展。主办的“嬴文化网”已经开通。宋继荣等深入到“嬴城遗址”及周边遗址遗迹作考古调查,有一些新发现,证明在古嬴一带存在着从北辛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的系列考古文化,恰与少昊、伯益所处的时代相对应。这为嬴姓源于莱芜提供了考古学证据。他的论文《嬴汶河文化积淀  印证着伯益封地》,发表在本期杂志上。副院长尹承乾一直参与“嬴姓与莱芜”研究,除写论文外,还汇集了古籍、方志、谱牒、石刻中关于嬴的记载,证明了在先秦时代惟有今莱芜有以“嬴”命名的地方,而且遗韵绵延,至今不绝。今莱芜是“伯益第一封地·秦皇第一祖里”的观点,已经成了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的共识,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可以预期,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化,“伯益第一封地·秦皇第一祖里”在今莱芜的结论,将会为外界更多的人所理解、所接受。而这块金字招牌也会成为莱芜乃至山东的文化亮点。


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44741号-1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人民防空大楼307室 电话:0634-6077278 邮箱:laiwuyqwh@163.com 网址:www.yingqinwenhua.cn